为了推动人工智能(AI)技术与科研创新的融合,提升学生在科研中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,新葡萄88805官网有机硅课题组举行了“AI赋能,大模型研发训练”系列专题会议。本次活动旨在加深课题组成员对AI技术的理解和应用,推动AI工具在有机硅领域的科研工作中的广泛应用,助力科研效率提升与学术成果突破。


在首次会议中,龙腾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通用AI工具的应用实例,随后发布了课题组自主开发的有机硅专业AI模型“小Si”。该模型专注于有机硅领域的科研应用,已实现多项重要功能,能够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,自动回答专业性问题,为研究人员提供及时的学术支持。此外,“小Si”还具备文献上传与整理分析功能,能够根据课题组的研究需求,快速归纳总结研究思路,并生成有机硅研究的思维导图,帮助科研人员更高效地梳理和规划研究路径。龙腾详细解读了“小Si”的使用方法与特色,鼓励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模型训练与优化,以提升其在科研中的实际应用价值。通过这一展示,课题组的老师和同学对AI辅助科研的兴趣和认知达到了新的高度。在随后系列会议中,各小组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,通过小组讨论与汇报分享等形式,交流了AI工具在科研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经验和使用心得。


报告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:包括AI工具的对比分析、联合使用的心得、AI辅助文献阅读、AI辅助课题决策等;部分小组还分享了AI技术在论文润色和PPT制作中的运用。大家在展示过程中积极交流,增进了对AI技术在科研应用的理解。讨论中,有同学也分享了AI对促进心理健康的应用心得,AI对话具有情绪稳定,专业性突出的优点,对缓解焦虑,纾解情绪有重要作用,但还要注意结合社会交流,提升心理健康水平。通过这些讨论与汇报,课题组成员们进一步深化了对AI技术的理解,认识到AI作为工具在科研中的不可替代性。特别是在文献分析与决策支持方面,AI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,也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聚焦于创新性思维的发挥。

周传健等老师对同学们在AI辅助科研方面的积极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。通过讨论,大家形成共识,AI只是一个工具,不能完全代替“人”的主观能动性,创新的源动力是“人”,我们不能被工具所把控。周传健在总结中指出,尽管课题组已在通用AI工具的使用上取得了显著进展,但在“大模型”研发的前沿领域,大家仍需进一步深化理解与应用。他强调,未来的科研工作应更多地关注与课题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专业AI工具和大模型研发,充分发挥AI在推动科研效率、辅助科研决策中的作用。周传健同时指出,科研诚信与伦理问题必须始终被重视,科研工作者在享受AI技术带来的便捷与效率的同时,不能忽视伦理底线,确保科研行为的合法合规。
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,AI技术是科研创新的重要推动力,但其应用不应脱离人的主观能动性。创新源动力依然来自科研人员的主动思考和探索。未来,课题组将继续深化对AI工具的应用,特别是在大模型的训练与开发方面,推动AI技术在有机硅科研中的广泛应用,助力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双重提升。